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們要捐助白米,而不是直接捐贈現金?!

為什麼我們要捐助白米,而不是直接捐贈現金?!


台灣喜福會綜企組專欄-痞客邦同步-http://cheerfulgiver.pixnet.net/blog/post/61997917

為什麼我們要捐助白米而不是直接捐贈現金?!

喜福會成立至今,都在力行每個月捐助白米千袋希望的貧童助學方案。

一直以來,由於資源實在有限,因此我們希望每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不直接採用現金補助,而是用實物補助

但是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切入,明明現金補助給予人們的邊際效益比實物補助來得高很多,

為什麼我們仍然堅持要以白米做為實物補助的標的呢?!

我們都相信,拿到現金比拿到米還要快樂吧!

但因為現金的使用用途太多了,我們深怕單採用現金的補助方式,並無法解決我們真正想要捐助的目的,

我們的目的很單純,很簡單。那並不是偉大的縮滅貧富差距(那實在太遙遠了),我們能夠做的,

只希望小朋友們,能夠有飯可以吃,不用為了三餐溫飽而煩惱,導致教育問題衍生變成社會問題。

教育問題,一直是長期以來人們嘴邊說著的老生常談,但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其實已經夠完善了。

照道理說,那麼社會現象應該會平和許多。是的,比起二三十年前,的確是這樣。

但是,在這個社會上,還是存在很多黑暗的角落,那些黑暗太黑了,即便有著完善的教育體制,但是還是無法照耀到他們。

比方說,現在很令人重視的隔代教養的問題。

在台灣,有許多地方,因為一些複雜且悲傷的事件,導致小朋友從小就沒有雙親。

他們的成長,是由爺爺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想想看,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已經拉拔自己的小孩長大成人,照道理說,人生大部份的課題他們都早已完成,

現在應該是過著退休無虞的生活才對,但不幸的事,他們的孩子留下的並不是給老年人妥善的照護,而是留下孫子。

已經到了需要被照護的年紀,卻還要育養孫子。除了經濟民生問題,溝通上的代溝問題,隔代教養所產生的鴻溝,

老年人的壓力問題,學童的心靈缺口問題,這都是我們應當重視的議題。

幸福的故事過程和結局往往都長的差不多,但不幸的故事卻有各自不幸的發展。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五大層級,人們的需求發展是生理達到滿足後進階到心理滿足,心理滿足後則會追求社交範圍的層次,

進而獲取尊嚴,最後是自我實現滿足。

喜福會是個資源十分貧瘠的非營利性質的社團法人,我們能做的,就是捐助最基本的食物。

這僅是設法滿足那些黑暗角落中的人們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生理需求,其它的目前我們能力都還十分缺乏。

目前的社會救助以及救濟,政府機構的明文規定太嚴謹也不親民,幫助不了許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好在還有許多慈善機構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些微缺口,

有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早已不期待社會給予援助了,畢竟待在黑暗太久,哪裡知道這世上還有光明?!


喜福會還有小小的力量,當然更希望能與社會中有些許能力的人結合,將所有的小力量與勇氣,結合成大器,

無論是五元,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一袋米,兩袋米,我們都十分樂意的歡迎您的慷慨與良善。

本月份的捐助專案如下
*本月份白米發放總額約320位貧童家庭,近4000公斤 白米,歡迎各界共襄盛舉,捐助支持每月的白米發放作業。

本月份的志工召募專案如下

您的小小心意,將可能是一個家庭或是一個貧童的大希望,喜福會將衷心感謝您的捐助!


聯絡人:李宙龍0928141384
支持「千袋米千個希望」貧童助學專案
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9961221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喜福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